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探讨农村中国农村减贫财政政策学术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2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302 浏览:16178
论文导读:
摘要:世界银行2009年在对中国贫困和不均等不足的探讨报告中指出,即使不包括农民工在内,90%的贫困人口仍在农村。2011年再次上调扶贫标准,将农民人均纯收入2300元作为新的国家扶贫标准,比2009年1.196元的标准提升了92%,充分显示了的扶贫决心。标准调整之后,全国贫困人口数量扩大至1.28亿人,占农村总人口的13.4%,占全国总人口的近十分之一。在这种情况下,探讨中国农村贫困不足无疑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作用,是对全面加速建设小康社会的积极探讨,是对科学进展观在具体扶贫工作中的进一步深化。革新开放30年,中国经济的高速进展和政府主导的开发式扶贫取得了骄人的战果,贫困人口规模由1978年的2.5亿下降到2007年的1479万,减贫速度位居世界第一,成为最早实现联合国《千年进展目标》贫困人口减半的国家。但随着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中国的减贫效率在不断下降,甚至出现返贫现象。贫困规模缩小同时,分布更为分散,这些都加大了扶贫工作的难度。对此也做出了适时的调整,未来10年扶贫开发的总体目标明确提出了要保障贫困地区农民的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接近全国平均水平,扭转进展差距扩大走势,稳步实现贫困地区农村人均纯收入增加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目前如何在扶贫实践中贯彻落实新的扶贫指导思想成为当务之急。开发式扶贫过于强调经济增加对农村减贫的推动作用,长期忽略了收入分配与农村减贫的重要联系,尤其是再分配对农村减贫的决定性作用。基于此种情况,本论文以财政的视角解读中国农村贫困不足,以贫困的概念、贫困的原因以及贫困的本质中逐步寻找贫困与财政体制之间潜藏的联系,发现财政体制以怎样的路径影响农村减贫,以而形成以财政政策缓解农村贫困的对策探讨。全文共分七个部分,第一部分首先对中国农村贫困、农村公共品供给不足、地方财政体制与农村公共品供给三个方面进行了详尽的文献综述,结果发现虽然农村公共服务短缺是农村贫困的重要理由已经得到普遍的共识,但通过财政再分配功能增加农村公共品供给,进而减少农村贫困的探讨系统性还不够,对财政与贫困的探讨都还比较片面。第二部分以中国实际考察了贫困的基本论述,认为不论贫困的内涵随时代进展如何变化和丰富,缓解贫困的主要途径依旧是经济增加和收入分配,我国现阶段必须以经济增加为基础,通过再分配途径治理农村贫困。同时全面总结了农村公共品的概念、特点及分类,确定了本论文的探讨范围。结合对地方公共品有效供给的讨论,认为农村公共品供给不仅要根据受益范围划分供给层次,还要充分考虑制度对供给的影响。第三部分细致回顾了我国反贫困的历史进程以及财政分权和农村公共品供给的革新历程,以时间线索,对不同时期三项制度的相互影响进行了浅析和比较。同时还介绍了陕西省吴起县和神木县的能力扶贫案例。第四部分就农村公共品提供对农村减贫的影响做了实证浅析,结果显示经济增加和农村基本公共品供给都有助.于农村减贫工作的继续推进;农村医疗卫生费用投入偏低,城乡差距过大,农民负担过重,是导致农村贫困的重要理由之一;农村养老保险由于覆盖率太低,不但不能推动农村减贫,反而加剧了农村内部的相对差距;农村社会救济制度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缓解农村贫困作用显著;农村义务教育作为基础教育虽然不能直接有效增加农民收入,但是农村义务教育是农村贫困人口获得公平存活和进展机会的最低保证。第五部分对美国、印度和巴西的反贫困经验进行回顾,介绍了印度喀拉拉邦的农村进展方式,还以发达国家和进展中国家为区分,借鉴了各国的农村公共品提供方式,并总结了各国实践经验对我国的启迪。第六部分在能力贫困论述的基础上,以大量的统计数据详细说明了中国农村的能力贫困以及城乡公共服务的不均等情况,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不均等两个角度把握农村贫困,具体讨论了县乡财政困难与转移支付制度对当前农村减贫的制约,抽离出农村贫困的直接理由、具体理由、内在理由和本质理由,以财政的角度解释了中国农村为何贫困,绘制了农村贫困的财政图解。第七部分全文的逻辑终点,通过对中国农村贫困原因的剖析,确认财政政策可以推动农村减贫。根据最新扶贫工作指示,设计了开发式扶贫、补偿式扶贫和维权式扶贫三位一体的财政扶贫系统,力求最大发挥财政再分配功能,以根本上解决中国农村贫困不足。其中,补偿式扶贫以弥补巨大的历史缺口为目标,依靠政府不断加大对三农的资金投入逐步缩小二元经济产生的历史差距。维权式扶贫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目标,保障农民存活权和受教育权。农村贫困人口基本公共服务缺失属于基本权利被剥夺,保障这些基本权利是政府最重要的职责之一,由此要通过财政体制革新解决农村基础设施、医疗卫生、教育培训和社会保障不足不足。开发式扶贫依旧是以经济增加为目的,通过税收优惠带动地区经济增加,逐步形成贫困地区的自我积累和进展能力。补偿式扶贫和维权式扶贫与开发式扶贫是相互推动的联系,前两者是后者的基础,为后者提供保障,后者则为前者提供经济支持。关键词:农村贫困论文农村公共品供给论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论文财政分权论文
本论文由www.7ctime.com,需要论文可以联系人员哦。摘要3-5
ABSTRACT5-13
1 绪论13-33

1.1 探讨背景与探讨作用13-15

1.1 探讨背景13-14

1.2 探讨作用14-15

1.2 文献综述15-29

1.2.1 中国农村贫困不足15-21

1.2.1 农村贫困的原因探讨15-17

1.2.2 经济增加、收入分配与农村贫困17-18

1.2.3 农村贫困的治理途径18-20

1.2.4 财政扶贫资金的利用20-21

1.2.2 农村公共品供给不足21-23

1.2.2.1 农村公共品供给量探讨21-22

1.2.2.2 农村公共品供给责任探讨22-23

1.2.3 地方财政体制与农村公共品供给23-28

1.2.3.1 地方财政体制探讨23-25

1.2.3.2 地方财政体论文导读:000)56-573.1.4全而建设小康社会中的扶贫开发(2001-2010)573.2我国财政分权体制的变迁历程57-613.2.1革新开放之前的两次分权尝试(1949-1979)57-583.2.2“财政包干”制(1980-1993)58-593.2.3分税制革新(1994年至今)59-603.2.4财政分权简要评价60-613.3我国农村公共品提供方式选择61-633.3.1集体经济的制度外供给方式
制与农村公共品供给25-26

1.2.3.3 财政分权与减贫26-28

1.2.4 公共品提供对贫困的影响28

1.2.5 文献述评28-29

1.3 探讨目的与策略29-30

1.3.1 探讨目的29

1.3.2 探讨策略29-30

1.4 探讨思路与内容30-31

1.4.1 探讨思路30-31

1.4.2 探讨内容31

1.5 探讨革新点与不足31-33

1.5.1 探讨的革新点31-32

1.5.2 探讨的不足32-33

2 贫困、农村公共品及提供的基本论述考察33-55

2.1 贫困基本论述述评33-43

2.

1.1 贫困概念的内涵与进展33-37

2.

1.1 早期经济贫困的慨念33-34

2.

1.2 基本需求与能力贫困34-35

2.

1.3 脆弱性与社会排斥35-36

2.

1.4 贫困概念进展述评36-37

2.

1.2 我国农村贫困形成机理考察37-42

2.

1.2.1 人口数量与农村贫困考察37-39

2.

1.2.2 资本短缺与农村贫困考察39-40

2.

1.2.3 马克思制度贫困与农村贫困考察40-41

2.

1.2.4 人力资本与农村贫困考察41-42

2.

1.3 反贫困论述考察42-43

2.2 农村公共品提供基本论述考察43-55

2.1 农村公共品内涵的推演44-46

2.2 农村公共品的特点及分类46-48

2.3 农村公共品的有效供给48-55

3 我国农村反贫困及公共品提供的历史回顾55-67

3.1 中国反贫困历史进程55-57

3.

1.1 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广义扶贫(1949-1977)55

3.

1.2 体制革新下的大规模缓解贫困(1978-1985)55-56

3.

1.3 区域瞄准下的开发式扶贫(1986-2000)56-57

3.

1.4 全而建设小康社会中的扶贫开发(2001-2010)57

3.2 我国财政分权体制的变迁历程57-61
3.

2.1 革新开放之前的两次分权尝试(1949-1979)57-58

3.

2.2 “财政包干”制(1980-1993)58-59

3.

2.3 分税制革新(1994年至今)59-60

3.

2.4 财政分权简要评价60-61

3.3 我国农村公共品提供方式选择61-63

3.1 集体经济的制度外供给方式(1958-1978)61-62

3.2 “自己自足”供给方式(1978-2000)62-63

3.3 政府为主体的多元供给方式(2000至今)63

3.4 制度变迁比较浅析63-64

3.5 陕西省“能力扶贫”案例64-67

3.5.1 陕西吴起县“能力扶贫”案例64-65

3.5.2 陕西神木县“能力扶贫”案例65-66

3.5.3 案例浅析66-67

4 我国农村公共品提供对农村减贫的影响67-91

4.1 农村基础设施与农村反贫困67-70

4.

1.1 农村基础设施基本情况67-68

4.

1.2 农村基础设施与贫困的联系68-70

4.2 农村义务教育与农村反贫困70-75
4.

2.1 农村义务教育基本情况70-72

4.

2.2 农村义务教育与贫困的联系72-75

4.3 农村医疗卫生与农村反贫困75-79
4.

3.1 农村医疗保障基本情况75-76

4.

3.2 农村医疗卫生与贫困的联系76-79

4.4 农村社会保障与农村反贫困79-84

4.1 农村社会保障的基本情况79-81

4.2 农村社会保障与贫困的联系81-84

4.5 农村公共品提供对农村减贫的综合影响84-89

4.5.1 指标与数据说明84-85

4.5.2 模型估计与结果85-89

4.6 实证结论89-91

5 国外反贫困与农村公共品提供经验借鉴91-101

5.1 国外反贫困经验借鉴91-95

5.

1.1 美国反贫困政策措施91-92

5.

1.2 巴西反贫困政策措施92-93

5.

1.3 印度反贫困政策措施93-94

5.

1.4 印度喀拉拉邦扶贫案例94

5.

1.5 国外反贫困经验的启迪94-95

5.2 国外农村公共品提供经验借鉴95-101
5.

2.1 发达国家农村公共品提供经验95-96

5.

2.2 进展中国家农村公共品提供经验96-98

5.

2.3 农村公共品供给经验的借鉴98-101

6 当前农村“能力贫困”的财政剖析101-125

6.1 我国农村能力贫困表征101-110

6.

1.1 收入不足与能力低下101-102

6.

1.2 中国农村贫困的基本特点102-110

6.

1.2.1 特困地区集中分布 贫困人口更为分散102-104

6.

1.2.2 减贫走势呈现马鞍形104-105

6.

1.2.3 绝对贫困转化为相对贫困105-106

6.

1.2.4 脱贫受制于人力资本积累106-107

6.

1.2.5 健康存活缺乏保障107-108

6.

1.2.6 脆弱性导致返贫人口增加108-109

6.

1.2.7 小结109-110

6.2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与农村能力贫困110-119
6.

2.1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内涵110-111

6.

2.2 公共服务不均等与农村能力贫困111-118

6.

2.1 基本公共服务的城乡差距111-117

6.

2.2 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成本分担117-118

6.

2.3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对农村减贫的作用118-119

6.3 财政体制与农村贫困119-125
6.

3.1 县乡财政困难导致农村贫困119-122

6.

3.2 转移支付均等化作用有限122-123

6.

3.3 财政体制与农村贫困图解123-125

7 农村能力减贫的财政政策探讨125-141

7.1 新时期中国农村扶贫的机遇与挑战125-127

7.

1.1 新时期农村扶贫的机遇125-126

7.

1.2 新时期农村扶贫的挑战126-127

7.2 农村能力扶贫政策的总体思路127-129
7.

2.1 扶贫工作目标127

7.

2.2 政策设计思路127-129

7.3 补偿式扶贫的财政政策129-132
7.

3.1 逐年提升财政投入比重129-131

7.

3.2 设立专项基金整体返还131-132

7.4 开发式扶贫的财政政策132-134
7.

4.1 税收优惠对农村减贫的作用132-133

7.4.2 税收优惠的具体措施1论文导读:33-1347.5维权式扶贫的财政政策134-1417.5.1转变政府职能改善政府绩效考核135-1367.5.2统筹城乡公共服务系统136-1377.5.3调整各级政府的事权范围137-1397.5.4改善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139-141参考文献141-151硕士或博士探讨生学习期间科研成果151-153后记153上一页123
33-134

7.5 维权式扶贫的财政政策134-141

7.

5.1 转变政府职能改善政府绩效考核135-136

7.

5.2 统筹城乡公共服务系统136-137

7.

5.3 调整各级政府的事权范围137-139

7.

5.4 改善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139-141

参考文献141-151
硕士或博士探讨生学习期间科研成果151-153
后记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