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简论两种《呼兰河传》两种教学开头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0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4041 浏览:108474
论文导读:。A.陈老师的教学:师:《呼兰河传》是萧红的一部小说,编者把节选部分编入教材时,沿用了小说的题目。大家读读课文,想一想能否给文章另加一个标题?生1:童年趣事。生2:自由自在的童年。生3:花园里的童年。师:哪个标题最为贴切,最适合文章内容?生:自由的童年……B.徐老师的教学:师:有人评价
两位老师都上《呼兰河传》的公开课,他们不同的课堂起始环节,给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A.陈老师的教学:
师:《呼兰河传》是萧红的一部小说,编者把节选部分编入教材时,沿用了小说的题目。大家读读课文,想一想能否给文章另加一个标题?
生1:童年趣事。
生2:自由自在的童年。
生3:花园里的童年。
师:哪个标题最为贴切,最适合文章内容?
生:自由的童年……
B.徐老师的教学:
师:有人评价课文说:“祖父,后园,我,这三样是一样也不可缺少的了。”那么文章写出了这“三样”的什么特点,请大家读后思考:
是______的后园;是______的我;是______的祖父
师补充道:先找出描写的具体语段,后找出相关句子来分析你的看法。
应该讲,两位老师课始都能较好地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让学生另加标题是引导学生对文章内容进行概括,训练学生阅读能力。针对课文理出“三样”,让学生围绕“三样”去读课文,针对性也比较强,能较好诱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
他们的设计是各有千秋还是略有上下呢?笔者认为,设计要服从于目的,要了解这样的设计是在什么阶段时为什么目的而操作的。两位老师的这个设计,应该说属于一个总体把握整体感知的阶段。这个阶段,强调阅读的整体性——要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认知的整体;要着眼于主体,对课文能“观其大略”;要能够整合课文,把比较多的内容综合起来。其目的是以让学生获得对课文的阅读初感。换句话说,初读课文后要了解课文主要告诉我们什么、表达什么思想情感。陈老师采用另拟标题的办法让学生知晓:课文就讲了自由自在的童年。言简意明,总体把握强。徐老师用这“三样”来启发学生,这和整体感知的初衷有点不相吻合,尽管文章是写了这“三样”的内容,但作为总体把握的环节,应该讲究总体,注重全面。
不同的总体把握环节,也给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提出了一个重要问题:在指导学生初读文本时还有哪些方面需要改进?怎样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纵观语文课堂,我们的老师总是精心引导、细心指导。教师往往用自己的大脑对话文本,读出文中的“滋味”;然后切入文本,设计问题。但是,当恰当的切入口和精设的问题抛出之后,学生解读的文本就有点变味了:这时的文本是经过教师深入剖析并化难为简的文本。于是茫然的学生通过切入口很快把握了课文。可见,教师对文本的深入解读和精心指导,往往降低了学生阅读文本的难度。
同时,教师过多的引导指导,也挤占了学生真正独立阅读思考的时间与过程,学生往往只是跟着教师的提问找找答案。长此以往,学生将逐渐失去主动阅读主动思考的兴趣,逐渐丢失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习惯和能力。课堂上,教师习惯于让学生围绕老师提出的一两个问题去课文中寻找印证的“点”,学生平时也满足于找到一个个零星的“点”。教师往往不注重教学内容的整合,教学的基点扎根在“细读文本”上,更谈不上让学生进行整合训练。这样的阅读教学结果把课文分析得支离破碎,学生成了一群摸象的“盲人”,错把局部当成整体,直接影响了对文本的把握。长期下来,学生就缺乏整体把握的意识,阅读整体观和能力难以真正发展。
综上所述,总体把握摘自:毕业论文格式模板www.7ctime.com
,在阅读教学中必不可少。它是对阅读规律的遵循,是对阅读主体的重视,是对阅读能力的夯实。那么,在对文本整体感知时应该突出哪些方面呢?
1.重视诵读。诵读即有声之读,它是感知教材内容的一种手段,学习语文的一扇窗口,是读者与文本的情感“交融”。诵读最突出的特点就是直觉性。学生读得有声有色、有滋有味、摇头晃脑、自我陶醉、身受感染,读之以情、读之以趣、读之以理、读之以思、读之以法,在读中就能体会作者的神思匠心及文章的要义,领悟语文学习的乐趣,还了学习语文的真正魅力。
2.拟制标题。标题是文章的“窗口”,是根据文章内容深思熟虑、反复斟酌推敲得来的。打开这扇窗户,就能窥见其中的奥妙,就能把握文章的基本内容。组织学生为课文另拟合适的标题,无疑是一把打开文章大门的钥匙,是提高体感知能力、概括能力的一种有效方法。
3.抓眼点睛。文眼,是警策全文、揭全文之旨的点睛之笔,是牵制全文艺术构思的焦点。抓文眼,需“入乎其内,出乎其外”,顺着文路揣摩,循着笔意思索。教师教学时应该始终抓住文眼,顺理成章,举纲带目,入情披文,这样就自然地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感知课文。
当然,提高整体把握文本的能力,保证学生的学习时空必不可少。“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要让学生真正阅读起来,在阅读实践中学会阅读与思考,就要切实以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为主要目标,重视整体把握能力的培养。细细想来,整体把握实在是阅读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步骤。
金坤荣,汪婷华,语文教师,现居江苏吴江。责任编校:洪 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