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对于刍议乡土文化与青少年学生道德教育刍议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1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9664 浏览:133956
论文导读:
乡土文化是中华民族得以繁衍发展的精神寄托和智慧结晶,是区别于任何其他文明的重要特征,是民族凝聚力和进取心的真正动因。它是一种不同于深层文化、高级文化的乡间文化。其生于民间、长于民间,没有经过主流意识的疏导和规范,没有经过文化精英的加工改造而充满着乡土气息,是一种纯原生态的文化。乡土文化的多样性、延承性、亲和性和导向性造就了其独特的对青少年道德教育的价值功能。

一、乡土文化的基本特质及其德育功能

1.乡土文化的特质

(1)礼治文化。乡土文化是典型的礼治文化。家族成员依照约定俗成的习俗和习惯来维持家族秩序。自西周起,国家就建立了一套家本位的宗法统治体系。其经世代所维持的礼经教化过程而成为主动性的服务于传统的习惯,逐步被社会公认为适用于所有人的宗理观念或规范,最终成为对每个家族成员都具有约束力的所谓人情、礼俗和族规。
(2)务实文化。注重现实的求索动机是乡土百姓心理的首要特征。中国乡土百姓往往把自己无法理解或控制的自然力量和社会力量折射为具有各种特殊机能的人格神,通过幻想的形式、祈求的心态,期望这个神秘的力量体系护佑自己,让自己福寿双全,无灾无难。“夫置神庙者,所以佑兆人,祈福应。”人对于神佛的物质供奉和心灵虔诚,是为了换取神佛赐福于人间,“破些小财,必获神恩庇护发大财也”。
(3)家国文化。对家乡对祖国充满热爱与牵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乡土文化的魅力所在,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积淀。纵览历史长河,历代文人志士留下了多少对家乡魂牵梦萦的不朽诗篇,激励着一代代中华儿女的爱家爱国情怀。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巴金的“我爱我的祖国,爱我的人民,离开了它,离开了他们,我就无法生存,更无法写作”,无一不是抒发浓浓的思乡爱国情怀。

2.乡土文化的德育功能

(1)人格教育功能。从人格发展来看,作为人格核心的自我概念的发展,不仅包含着对个体的认同,同时也包含着对自己所属群体文化的认同。群体文化的认同不仅确立自我同一性,也确立了自己的群体归属感。乡土文化是典型的群体文化,青少年对所属乡土文化的认同,就是对其乡土的认同。因此,乡土文化的教育有利于培养青少年健全的人格,对青少年个体人格的健康发展有促进作用。
(2)人生观导向功能。“乡土教育以了解自身所属的乡土环境、民族文化为出发点,以培养人们对各民族及文化的尊重与包容态度,进一步使人们具有开放的胸怀与宏观的视野。”乡土情结是培养青少年人生观的基点。乡土教育不仅可以培养人们认识家乡、关怀乡土、热爱地方文化的“乡土观”,而且能摒弃“不食人间烟火”式的形而上的道德玄思而打造务实进取的人生观。
(3)民族精神培育功能。爱祖国总是先从爱自己的家乡开始。对乡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是民族振兴的精神动力源于:毕业设计论文范文www.7ctime.com
,是爱国主义不可或缺的固本之举。以乡土文化为起点拓展青少年的知识维度,由爱祖祖辈辈生息繁衍的家乡进而升华到爱自己的祖国。乡土教育和爱国教育“两手抓”,是加强青少年民族精神教育的最佳途径。

二、乡土文化对青少年道德教育的价值

1.礼治文化有利于培养青少年良好的行为规范

中国人在几千年的历史中,礼的熏陶无处不在,传统的礼文化教育成为规范人们的行为方式、培育人们的价值观念的重要手段。我们的现代道德教育同样需要建立自己的礼,如建立良好的学校人际关系、精神风貌、行为准则等,这些对青少年的行为养成显得尤为重要。由此我们不难想到,借助乡土文化的优势,发扬中华民族重礼的思想,深入挖掘其合理内涵,引导青少年遵守各种规章制度和行为准则。使青少年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遵纪守法,切实做到讲文明、讲礼貌,帮助他们更好地做人、更好地生活。

2.务实文化有利于打造青少年积极的人生观

在当今市场经济日益发展的新形势下,个人过分追逐自身利益、企业过分追求最大利润,社会上各种尔虞我诈、勾心斗角行为时有发生,这难免对青少年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导致部分青少年道德水准滑坡,价值观扭曲。只知报酬和索取,而忽视踏实付出的错误价值观大有人在。在对青少年进行德育的过程中,摈弃“不食人间烟火”式的形而上的道德玄思,用乡土文化的务实精神去教育青少年。让青少年明白在当今市场经济下,在追求利益的过程中,强调把追求利益与务实奋斗结合起来,以达到利和实的统一。同时,我们可以根据乡土文化的务实精神,要求青少年在日常行为中、在待人处事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追求人生目标的同时,强调把目标和切实行动结合起来,以达到知与行的统一。

3.家国文化有利于树立青少年正确的价值观

乡土文化的区域性使得人们具有强烈的“家”的意识,使人们具有深厚的“安居”情结。爱祖国总是先从爱自己的家乡开始,由爱祖祖辈辈繁衍生息的家乡进而升华到爱自己的祖国。家国文化对树立青少年正确的价值观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在一定意义上讲,对青少年乡土文化教育的过程,也是树立青少年热爱家国的价值观的过程。通过乡土教育,使青少年爱家乡与爱祖国联系得更切实、更紧密,树立他们为建设家乡的美好明天和祖国的美好未来而努力奋斗的美好价值观。

三、利用乡土文化对青少年进行道德教育的基本途径

1.对乡土文化进行保护与创新,切实发挥德育功能

第一,合理选择“人脉”。乡土文化的特性决定着培养文化传人是保护乡土文化永世延续的最佳方式。许多珍稀罕见的民俗技艺和民间文艺伴随着老艺人的逝去而销声匿迹。所以只有不断地培养文化传人,才能使乡土文化的火炬代代相传,才能使青少年道德教育的有效载体永葆青春。
第二,竭力保护“文脉”。乡土文化是一种生于民间、长于民间的原生态文化。我们应当借助各方面的力量组织专门人员对各地的乡土文化进行收集、整理与加工,使其形成更加系统、更加科学的文化。在对乡土文化进行加工创作时,必须保留其“乡土”的特性为前提,使乡土文化更深入地植根于民间又普遍融入日常生活。第三,与时俱进。文化需要传承,但更需要创新。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们应该顺应时代的需要扬弃乡土文化。要用发论文导读:要树立以“爱乡爱校教育”为核心的德育理念,让青少年学生在爱乡爱校的活动中感受乡土文化的魅力,提升文化素养。把对自己家乡的热爱和对国家对民族的热爱结合起来,在乡土文化的指引下闯开胸襟,把乡土文化与其他优秀文化融合起来,做一名有文化有道德的新时期的青少年。参考文献檀传宝.德育原理.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
展的眼光审视之,坚持乡土文化的与时俱进。只有这样才能使乡土文化与不断丰富着的青少年高尚的道德观互相适应,才能更好地发挥乡土文化的德育功能。

2.倡导青少年认知和实践乡土文源于:论文提纲范文www.7ctime.com

化,感受乡土文化的德育魅力
学校利用学科课程资源进行乡土文化是进行德育的一种广泛而有效的途径。教师在教授文化教材的基础上,深入挖掘其中的乡土文化德育因素,在范围上拓宽,在内容上延伸,拓展德育活动的空间与内涵。如举办乡土史课前演讲、乡土知识竞赛等。以此为载体,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其能力,深化其对乡土文化知识的理解,从而拓展青少年的道德知识,陶冶道德情操。但学校课堂教育的作用对培育青少年的高尚道德是不完全的,还应该通过校外实践来全面提高青少年的道德修养。学校要组织学生开展乡土文化的调查和参观活动,从而坚定青少年胸怀高尚道德的信心。学校要拓宽教育阵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展乡土文化体验夏令营活动,让青少年积极参与,更深入感受乡土文化的德育魅力。

3.以乡土文化为依托构建立体德育体系

青少年道德建设是一项复杂的伟大工程。家庭、学校和社会是青少年道德教育的三大环境。青少年道德教育的成功取决于这三大环境良好的氛围。因此,要以乡土文化为蓝本,家庭、学校和社会要构成一个“三位一体”的系统,缺一不可。家庭要采用“就地取材,为我所用”的方法,充分挖掘家庭里蕴含的优秀的文化,如家训、家族史等。对青少年进行本家庭文化的传承,有利于增进其对家庭的热爱,有利于提高修养,从而朝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崇高价值观迈进。学校是青少年德育的另一个重要环境。学校应该科学地有计划地开展乡土文化教育系列活动。要树立以“爱乡爱校教育”为核心的德育理念,让青少年学生在爱乡爱校的活动中感受乡土文化的魅力,提升文化素养。把对自己家乡的热爱和对国家对民族的热爱结合起来,在乡土文化的指引下闯开胸襟,把乡土文化与其他优秀文化融合起来,做一名有文化有道德的新时期的青少年。
参考文献
檀传宝.德育原理.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费孝通.乡土中国.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3] 万明钢.论台湾的乡土教育.西北师大学报(社科版),2001(6).
[4] 陈永倩.杨叔子和他的“人文教育”.文汇报,2008-12-25.
[5] 李昉.太平广记.北京:中华书局,2003.
[6] 薛艺宾.对仪式现象的人类学解释.广西民族研究,2003(4).(责任编辑张茂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