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阐述反思对学困生语文学习情况观察与反思

最后更新时间:2024-04-1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7078 浏览:72716
论文导读:
凡有人群的地方都有上中下之分。教育必须要面向全体学生,一个班集体本身就是一个多元化的组合。在此组合中,难免有一部分被称为“学困生”的不能踏着老师“一二一”的节拍“齐步走”,其主要表现为:自律能力有限,上课不注意听讲,对学习不感兴趣,出现知识断层,成绩落后,作业应付,常常不能达到学校教育规定的基本要求。鉴于此,笔者专门针对20名学困生语文课堂学习情况进行观察记录,对观察数据做了分析比对,课后又找这些学生逐一了解情况,对其家庭环境,成长经历,个好等方面做了统计,从中找到了“牛不饮水”的因缘。

一、缺乏学习的热情和动力

被调查的16名学困生中,有3人回答“爱学习”,其中17人回答“不爱学习”。对学习没兴趣的人数占的比例达80﹪以上,他们很不快乐地“熬着”每一天,学习行为很被动。究其原因,有下面几个因素:
1.家庭因素:家庭环境或家庭变故是造成学生厌学的很重要的因素,被调查的学生中,有的是单亲家庭;有的有父母不和等长期的家庭矛盾;有的父母关心不够,有的家庭教育方式太过粗暴或有误导。
2.性格因素:有的学困生从小就不爱学习,但做其他或与人交往都不成问题。有的很爱劳动。
3.认知因素:有的学困生总觉得自己“不是读书的料”,对自己没有信心,没有计划,没有目标,推日下山,得过且过。
4. 智力因素:个别学困生存在着智力方面的因素,学得很辛苦,但就是没有效果。长此以往,失去了学习的兴趣。

二、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这部分学生大多数自觉学习的习惯一直没有养成,常常是“平时不烧香,急来抱佛脚”,长此以往,欠账越大,知识断层也越大。部分学生有学习的愿望,但由于方法一直不当,上课时只听不记,或忙于记录,不加思考,记诵时不理解,记诵后不再反复,容易忘记。

三、缺乏恒心和毅力

有些学困生对学习有比较明确的认识,然而“五分钟的热潮”一过,就再也经不起各种诱惑,没有持续学习的意志。
这部分学生虽然人数不是很多,但他们能否转化,是一所学校一个班级一个教师能否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砝码。这部分学生的教育,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全民素质教育的发展。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要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方法是否适合这部分人群。孩子终归是孩子,他们落伍了、失足了,笔者想,不全是或者不是孩子本身的问题,而在于他们生活的环境,以及对他们的成长有影响的人。溯源寻根,找到了制约他们学习的原因,就需“对症治疗”。

一、学困生的教育必须要有家长的配合

家是孩子身体和心灵的归宿,家的点点滴滴在很大程度上汇成了孩子的认知水平和个性品质。因此,我们的家长在此过程中有全程责任。作为老师,相对而言我们对他们的教育有时限性,老师单方面的教育起不了决定作用,只能是治标不治本。

二、对学困生要有足够的关心和耐心

技不如人,低人一等。源于:论文大纲怎么写www.7ctime.com
学困生本身就有很强的自卑心理,他们内心深处比其他学生更渴望得到来自老师和同学的关心和鼓励,只不过长期被人忽视甚至遭人歧视,他们自己的进步欲和表现欲不明显而已。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困生的转化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我们对他们的教育更要有足够的耐心。

三、对学困生的期望不能过高或过低

古人强调“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对学困生要因人而异,针对不同的对象,确定不同的“起点”,不同的策略和方法,循循善诱,方能逐步提高。期望过高,达不成目标,容易气馁;期望过低,又不能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四、对学困生要有正确的引导和评价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对学困生的教育既要讲方法,又要讲原则。首先,要与他们架起沟通的桥梁,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让学生信赖你、接受你,这是让他们转变的重要一环。其次,树立信心,激发兴趣。自卑向自信的跨越有时候是一种契机,但我们可以找出学困生身上的闪光点,给予肯定、赞赏和鼓励,让他们相信自己在某些方面并不比别人差,甚至超过别人。而兴趣有时候是在自信中产生的,当他们能顺利完成老师给他们的目标任务甚至能超前完成的话,那将会大大激发他们继续学习、完成任务的兴趣。再次,对学困生的教育也要讲原则。既不能一概否定,“一棍子打死”,也不能迁就回避他们的错误。学困生在某些认知方面有一定的局限,要培养他们知错能改,勇于担当的品质,无原则的夸赞和包容只能使他们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有人说:教学是科学、哲学、技术、艺术的统一,教育的本质是“培养心智自由的人”,但现实是一个复杂的多棱镜,理念和行为,过程和结果,评价和付出总是有矛盾的。我们的教育离新课改期待的理想教育仍有很大的距离,我们不能完全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但我们能做到用心去关爱,肯努力去帮助他们,让学困生都能健康快乐地成长,这才是我们永远追求的目标。
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立项课题“课堂观察与教学反思的应用研究”的阶段性成果,课题立项编号为:GS(2011)GHB379
(邵亚梅甘肃省庄浪县水洛中学744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