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中国农村人力资本与经济发展综述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0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616 浏览:18337
论文导读:几年相关学者对农村人力资本与经济发展关系所做的研究成果。【关键词】农村人力资本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在古典经济学中,直到20世纪下半叶,舒尔茨等经济学家提出完整的人力资本理论。他认为,所谓人力资本,是指凝聚在劳动者身上的知识、技能及其所表现出来的能力。中国学者李宝元(2000)指出,人力资本的内涵主要指通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大力推进,国内不少学者开始对农村人力资本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提出了许多值得借鉴的观点和理论方法。本文结合中国农村人力资本的现状,梳理了近几年相关学者对农村人力资本与经济发展关系所做的研究成果。
【关键词】农村人力资本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在古典经济学中,直到20世纪下半叶,舒尔茨等经济学家提出完整的人力资本理论。他认为,所谓人力资本,是指凝聚在劳动者身上的知识、技能及其所表现出来的能力。中国学者李宝元(2000)指出,人力资本的内涵主要指通过教育、培训和其他正规和非正规的学习过程,以及通过健康投资、劳动力迁移等手段而凝结在自然人身上的知识、技能、优良品质和所有能够提高劳动生产率的能力。

一、中国农村人力资本现状

1.农村人力资本不断提升,但存量仍然较低
根据国家统计局2010年《统计年鉴》显示(见表1),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国城乡人口数的比重在逐步下降,但由于基数过大,乡村人口逐年增长。也就是说,农村人力资本积累的人口对象在进一步扩大。
在国家“普九”教育与扫盲教育政策的指导下,随着各方面教育投入的增加,我国农村劳动力受教育程度不断提高,农民平均受教育年限逐年增加。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人数所占比重稳步增加,不识字或识字很少,以及小学文化程度的人数比例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呈明显下降趋势。但总的来看,我国农村人力资本存量仍然偏低。张亿钧(2007)在计算劳动力平均受教育的年限后发现,2003年我国农村劳动力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仅为

7.33年,比城市劳动力少了3年,不难看出农村人力资本存量偏低。

2.城乡人力资本差异明显
从2009年城乡劳动力受教育程度来看,农村劳动力文盲半文盲率、小学文化程度人口、初中文化程度人源于:大专毕业论文www.7ctime.com
口分别比城镇劳动力高3.5、15.3、13.4个百分点,而高中文化程度与大专及大专以上人口却分别比城镇低10.2、16.5个百分点。农村大专及大专以上的劳动力比例仅为2%,而城镇这一比率已达18.5%,城乡人力资本差异由此可见一斑。城乡现实存在的收入差距更主要的是财政在教育投入上的城乡“二元标准”,造成了我国城乡人力资本投入的不平衡。据测算,2003年我国平均初中生均教育经费(包括城市学生在内)与农村初中生均经费比是1.38∶1,平均小学生均教育经费(包括城市学生在内)与农村小学生均经费比是1.22∶1。教育投入的不平衡直接导致了城乡人力资本的差异,农村教育经费长期不足已严重阻碍农村教育的发展,阻碍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和人力资本的提升。张文玺(2007)指出,在有限的财政资源下,由于城市优先政策造成教育资源在城乡之间分配上的不平等。尤其是在基础教育和初等教育方面,投向城市的预算内财政资源要远远高于农村,导致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短缺的问题非常突出。
3.农村人力资本地区之间差异大
我国农村教育投入主要来自于地方政府,财政预算内投入只占农村基础教育投入的2.5%左右,因此地方经济的发展与农村教育投入具有高度的相关性,而农村教育投入的多寡,又直接影响到区域间劳动力接受教育的机会与水平不同,进而引起人力资本的差异。按经济发展水平从小到大将各省市自治区进行排列,可以看出一个明显的趋势,即经济发达地区的农村劳动力受教育水平普遍高于落后地区农村劳动力的受教育水平。米本家(2009)指出,2006年人均教育经费最高的省份是北京,达3443元,最低的是贵州,仅371元,贵州仅为北京的10.78%。2006年人均教育经费在800元以上的省份是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广东、西藏,除西藏外均是东部省份。

二、农村人力资本与经济发展关系问题研究

近几年,国内学者结合我国农村现状,从人力资本理论的视角,对农村人力资本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做了大量的实证和理论分析,对引导政府进行合理的人力资本投资决策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李勋来(2007)根据协整理论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方法对我国农村人力资本与农村产出增长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协整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农村人力资本增长率和经济产出增长率之间存在一个协整关系,尽管它们各自在短期可能表现为非一致性,但从长期来看,两者之间却构成相当稳定的均衡关系,表现出协同变化的一致趋势,这说明我国农村经济增长和人力资本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格兰杰检验结果显示,我国农村经济增长和人力资本之间形成单向格兰杰因果关系,人力资本增长是引起农村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原因,而农村经济增长并未带来人力资本的增长。龙翠红(2008)基于人力资本理论,选取1985~2005年间与农村经济相关的时间序列数据,分别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采用实证分析对人力资本在中国农村地区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农民纯收入水平与劳动力受教育水平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正相关关系。人力资本的投入可有效增加农户收入;人力资本的产出弹性相对较高,对农村产出具有明显的积极影响,但因农村人力资本存量增长缓慢,故对农村产出的贡献率较低。熊红英(2010)通过对现有农村人力资本现状的分析发现,农民缺乏投资的动力和能力,人力资本投资收益率低。教育体制不健全、正规学校教育与农村经济发展相脱节、农村职业教育投资不足、非正规就业等方面因素制约了农村人力资本的投资。同时,农村人力资本的现状制约了农村经济发展。因此,增加农村人力资本投资,提升农村人力资本存量是农村经济持续发展的保障。李莹华等(2011)采用基于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有效劳动模型和放宽假定条件下变替代弹性生产函数对甘肃省农村人力资本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进行了实证分析。根据模型计算结果分析,人力资本的产出弹性远远高于固定资本的产出弹性,说明农民家庭劳动力文化教育水平的提高将大大提高农村经济的增长。而人力资本的累计贡献率和平均贡献率却远远低于物质资本,说明历年来甘肃省农村都是靠物质资本的投入来维持经济增长一种粗放式增长方式。沈淑霞(2011)在对吉林省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人力资本调查中,分析了当前农村人力资本现状对其经济发展的约束与制约,指出人力资本制约了现代农业的发展和农村非农产业的发展,以及农民收入的可持续增长,因此只有加强教育才是提升农村经济的途径。源于:免费论文查重www.7ctime.com